新京报讯(记者丛志祥)11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针对新京报此前报道的熊在垃圾场觅食的现象,当地政府已对参与填埋的治多县生活垃圾(以下简称“治多县垃圾场”)进行了整改。安装防护围栏和报警装置、每天定期掩埋垃圾、组织人员全天值班后,前来寻找食物的藏马熊数量明显减少。 10月14日,新京报发表《熊在垃圾场觅食的背后:高原垃圾管理与生态平衡的审视》。报道提到,位于县城外几公里、紧邻215国道的治多县垃圾场,每天收集约30吨垃圾。由于人少、垃圾多,垃圾场到了晚上就成了藏熊的“餐厅”。附近居民回忆,当时共有20多只熊在这里寻找食物。作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掠食者,藏马熊一旦改变食物来源和生活习性,就会增加啮齿动物的数量,破坏草木植被,对青藏高原的生态链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许多专家和公益人士对此表示关注。治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白马秋忠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报道发布后,引起了当地的高度关注。治多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小组,针对垃圾场熊觅食问题,多次召开特别会议。为提高填埋防熊能力,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对治多县垃圾场进行整治,玉树地委、州政府亲临现场检查。据该单位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加固围墙。垃圾填埋场附近已安装了带刺围栏和电子围栏。 “我们还定制了刀片围栏来阻挡熊,并将在未来几天内安装。”二是安装警报器、警示灯,并安排人员值班。 目前,治多县垃圾场的开放时间为7:00至18:30,在此期间垃圾车可以进入垃圾场倾倒垃圾。其他时间,治多县垃圾场将关闭大门,禁止人员进出。共有五名工作人员在处理垃圾全天处置。他们晚上每两个小时巡逻一次垃圾场。 “如果你看到熊,就放烟花。”三是每天定期填埋。垃圾填埋场每天进行两次,“一次是中午12:30,一次是下午6:30”。由于治多县地处青藏高原,没有垃圾填埋场所需的沙土,“县政府购买了2万立方米的土地”。工作人员表示,到达巴苏拉荒地觅食的藏马藏民数量明显减少。 “一般只有一两个,多的也有七八个。”当地政府还计划在治多县垃圾场周围修建3米高的电子围栏。白马秋忠表示,未来当地可能会尝试焚烧等更科学、合适的方法来处理垃圾。目前,当地提倡干干分离等垃圾分类理念。湿垃圾和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编辑 彭冲 校对 张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