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蒋帆)10月30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绿色基础,科技赋能,共建城市副中心金融新生态》城市副中心及如何建立金融生态。据介绍,北京副中心城市聚集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470多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三年超过10%。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构建起“绿色+科技”的金融新生态。据了解,作为国家气候投融资和国家碳汇“双试点”,北京副中心绿色信贷占比18%。今年前三季度,区内银行新增科技贷款翻了一番。朝克俭 北京分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始终积极推动首都绿色金融发展,高标准服务北京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北京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政策框架日益完善、长期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激励约束机制和产品服务模式发生变化、北京城市金融副中心绿色资源积累增多。”巢克俭强调,人民银行北京分行将进一步努力推动绿色专业金融网点建设、绿色政策性融资、绿色创新产品落地,注入绿色活力。以更高品质的绿色金融服务有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李景祥表示,围绕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建设,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出台了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首都绿色房地产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通州区、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等共同成立中国气候投融资联盟,建设符合气候条件的气候投融资项目试点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绿色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金融支持,绿色金融作为配置资源、转移要素的工具,可以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北京分中心持续开展绿色金融工作。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北京ESG研究院院长黄波建议,可以围绕北京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小场景、小切口进行一系列“微创新”,通过强化政策来解决绿色发展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也让金融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易宝支付创始人兼CEO唐斌认为,现代金融是商业的命脉,支付是金融交易的“最后一公里”。在唐斌看来,支付的价值正在从只能解决“如何支付”单一问题的“纸质支撑工具”上升为“生态赋能者”。如今,支付正在帮助企业迈向“数字化+全球化”转型,强化交易服务生态,推动全球贸易新格局下共赢的产业生态。支付不仅可以为科技金融提供精准的运营数据支撑,还可以构建绿色金融的实践场景,是激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关键载体。此外,李景祥还指出,北京副中心正在集聚有用资源,加强人才支撑。积极推动副中心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企业和金融增值企业发展,引导和支持服务中心财富管理机构发展。 “未来,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将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积极支持服务中心转型,打造金融新生态,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打造金融服务新生态。有力推动金融资本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两区建设,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发展,打造金融管理和绿色金融创新创业。编辑 陈莉 校对 杨旭莉
